央廣網北京12月4日消息(記者呂紅橋)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《天下財經》報道,今年以來,我國鋼鐵行業總體運行態勢良好,利潤創歷史同期新高。明年行業是否能保持這樣的效益?粗鋼產量是否要繼續壓減?如何推動行業綠色低碳發展?
對于這些問題,中國鋼鐵工業協會、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在最近舉行的2021(第十屆)中國鋼鐵技術經濟高端論壇上作了回應。
今年1-10月,我國累計生產粗鋼87704.6萬噸,同比下降0.7%,這是今年以來我國累計粗鋼產量首次下降。考慮到今年秋冬季環保限產范圍更大,要求更嚴,全年粗鋼產量下降的目標已經可以確保實現。不少鋼鐵企業關心,明年還會不會繼續壓減粗鋼產量?
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屈秀麗在論壇上回應,“后期包括明年,不管國家限產不限產,我們的產量想大幅度增長,可能都是缺少一定的基礎。我們的需求能夠穩定住,我們的產量能夠保持穩定或者小幅下降,可能整個市場應該是個供求相對平衡的態勢。”
屈秀麗說:“雖然礦石價格我們通過各種措施讓它逐步回歸了,但是也處于高位。煤的價格、焦炭的價格,實際上就是能源這塊的價格還是非常高。后期來說,鋼鐵行業一是要實施超低排放改造,另外要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工作,在資金投入還有運行成本這塊要進一步增加。”
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黨委書記、總工程師李新創指出,當前我國鋼鐵工業發展正處于加快聯合重組、強化環保和低碳發展的“三期”疊加階段。他重點談到了綠色低碳發展的路徑,提醒企業要認識到綠色低碳發展的緊迫性,加快做好企業自身的頂層設計。
李新創表示,“我們核心思想就是‘一控一增一減’。控,控制能源消耗總量。增,努力增加非化石能源消費。減,千方百計減少煤炭、焦炭等化石能源消費。因此我們要減存量,控增量,挖潛力。那么非常關鍵的是什么?我們所有企業包括集團必須加快做好頂層設計。”
科技進步是綠色低碳發展的關鍵,李新創建議鋼鐵行業積極研發先進、實用、高效的工藝流程,特別是低碳冶金相關技術,同時推動減污降碳協同發展。
綠色低碳發展還要靠標準引領。李新創說,目前我國鋼鐵相關標準數量比較多,但仍然存在有效標準供給不足、企業標準化意識不強、標準國際影響力不足等問題。
李新創說:“我認為我們標準要從這幾個方面轉變:一是向全局性、系統性轉變。二是向國內和國際協同方向轉變。三是向創新引領和推動產業變革轉變。再一個就是快速響應向市場響應、向定制化轉變。”
李新創建議,政策層面應該針對不同鋼材產品采取差別化政策,支持高端鋼材出口,限制普通鋼材出口,鼓勵廢鋼、鋼坯等原料和初級產品進口,從而推動電爐短流程煉鋼技術的發展,壓減國內粗鋼產量,引導鋼鐵行業降低能源消耗總量,助力鋼鐵行業盡早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。